top of page
wsz08261

【对话——走进藏家的根付小世界 】


随着根付在国内的慢慢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看到根付,了解根付,喜欢根付。本期,小编邀请了两位接触根付多年,有相当优秀的藏品,并对根付有自己理解和认识的根付收藏家,与他们进行一次关于根付、关于收藏的对话,看看来自东西方的藏家有哪些异同,看看他们抱着何种心态,是如何入门、学习、享受根付收藏的。


下面,请和小编一起,走近两位藏家的收藏小世界中,一同聊聊关于根付的那些事儿……


对话藏家



 小编:先请两位简单地介绍下自己吧!
博曼:我叫王博,来自中国,在北京从事金融行业,平时喜欢运动,也接触一些艺术相关的东西。
Karl:我是Karl,来自美国纽约,是一名律师。
小编:第一次接触收藏是什么时候?
博曼:我是老北京人,09年的时候开始玩核桃。后来也接触过一些蜜蜡啊、翡翠啊,花梨紫檀这么一些东西,文玩圈里的收藏在那个时候就差不多开始接触了。
Karl:我是在大概11岁的时候。我父亲平时喜欢业余雕刻一些金属。有一次他从外面带了一批老银币回家,准备拿来当做原材料。我当时一看到它们,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虽然我什么都不懂,但是它的包浆和氧化,让我觉得特别有质感和厚重感。
小编:那也算从小耳濡目染了。
Karl:(笑)算是吧。

▲《猴子与螃蟹》

正民

十九世纪 晚期

王博 藏

▲《酒碗上的三结义》

怀玉斋 正次

十九世纪 晚期

Karl 藏

小编:接触收藏以后,第一件收藏的东西是什么?
Karl:就是那一套老银币了。我爸当初拿回家的那一套老银币,其实本来是准备融了做银器的,因为他比较喜欢做些金属饰物之类的东西,老银币是当旧货买回家的。
小编:王博呢,还记得接触收藏以后第一件收藏品是什么吗?
博曼:(笑)不记得了。
小编:后来是怎么转向日本的根付收藏的呢?
博曼:根付的话,最开始是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张别人转发的至水的一件作品。当时觉得特别有意思,看着像玩具,但是感觉质感又不太像。国内的雕刻大部分是不带染色的,但当时看到的这件,人物的眼睛啊、神态啊不仅雕刻得十分生动,而且材质还是鹿角染色的,所以就特别吸引我。毕竟当时收藏圈里的朋友大家玩的都差不多,怎么说呢,稍微有些审美疲劳了吧。后来才慢慢去了解,知道原来是根付。一开始都不知道叫什么(笑)。
小编:当时能找到的资料不多吧?
博曼:对,当时没有什么资料。只知道这个是日本的东西,但具体的、再深一些的资料就没有了,图片、文字什么的都很少。
小编:Karl呢,是什么时候开始玩根付的?
Karl:根付并没有玩多久,但是我知道根付已经很多年了,因为我小时候在俄罗斯长大。
小编:俄罗斯?
Karl:几十年前俄罗斯有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主要内容就是和根付相关的,是通过收藏根付讲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棒的一部电影。因为是专门讲根付、围绕根付的故事的,所以我们这一辈人,在我这个岁数的,大部分都知道根付。具体正儿八经玩的话,也就是五六年前开始的,而根付书的话是很早前就开始购买阅读的。
小编:所以Karl跟王博一样,都不是一开始玩收藏就进入根付圈的?
Karl:对,我玩硬币已经有快三十年了,如果从十一岁开始算起的话。后来转到收藏根付,是因为感觉自己硬币玩到头了。非我自夸,各大出版社、博物馆、拍卖公司的图录、杂志我都有,几乎所有最珍贵的银币书籍我都有好几套,原版和再版的、不同语言的……并且我每本都细心地阅读、标注、理解,并把那些最少见、重要的样本牢记在了脑海里,以至于几乎不会有任何东西能给我惊喜和享受,所以在就很难再在硬币收藏里找到新的乐趣了。
小编:于是就转战场地。
Karl:对,因为很早就知道根付嘛,前面提到过,因为那部电影。于是就停了硬币收藏,开始玩根付。后来慢慢开始认真收藏根付了,干脆把之前的硬币一股脑都卖了,在长岛的Great Neck,也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盖茨比宅子的附近买了一幢房子,现在我们一家人就住在里面。

▲《猴》

丰容

十八世纪 晚期

Karl 藏

▲《狗》

十九世纪 中期

王博 藏

小编:两位收藏的第一件根付作品是什么?
博曼:我第一件买的根付是淘宝上搜的,是松山的一个猴子,看照片的时候其实感觉还不错,但是拿到实物以后,就觉得有一点粗糙了。而且它其实也算不上是根付,没有孔,只是外形上做得像而已。当时不知道其实是广东的一个厂子里量产出来的东西。
小编:但真正的好东西,拿到实物还是会产生惊喜的。
博曼:没错。头几件说实话都没有特别好,对根付的审美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一直到入手第四、第五件藏品——至水的《蛇女》的时候,算是入了一个比较好的根付了。
     小编:等于是从至水的《蛇女》开始,藏品的质量开始上了一个台阶了。
博曼;上了很大的一个台阶了。而且我个人觉得,哪怕就目前来说,这个台阶也还是高的,因为这件作品在圈内的知名度、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当时入手的价格是之前的好几倍,也是咬牙忍痛买下来的。

▲《达摩》

二代 周岷

十九世纪 晚期

王博 藏

▲《菊花童子》

藻水

二十世纪 初期

王博 藏

Karl:我也是买了个假的,ebay上买的,当然当时也并不知道,买回来也不知道如何判判断优劣,晕晕乎乎的。
小编:看来想要晋升到高段位玩家,多少都要交点学费。
Karl:没错
博曼:只能说尽量少交吧,看再多书和图不上手也没用,最能提升的还是上手高货。
小编:实践与理论结合。
博曼:对

▲《大明神夫妻鱼》

珉兔

二十一世纪

王博 藏

小编:在根付收藏中,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小故事可以和我们一起分享!
博曼: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当时买《蛇女》不是价格很高嘛,家里人就不是很支持,跟家里人磨了很久。
小编:天天做思想工作?
博曼:是的,天天磨。最后终于同意了,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减肥。买完以后一个月内要减掉二十斤(苦笑)。
小编:一个月二十斤?!这个难度不是一点点啊。
博曼:(笑)对,所以最后就是,我不仅成功入手了,肥也减成功了。
小编:看来根付的魅力很大啊,会中毒。
Karl:哈哈,要我说的话,收藏其实就是一种疾病。当你看着一件东西,把玩欣赏的时候有了生理反应,那你就知道你得了这种病了,而且无药可医。

▲《蝙蝠》

宝乐

十九世纪 中期

Karl 藏

岷江

十八世纪 末期

Karl 藏

小编:家里人对于你们玩收藏怎么看?支持你们吗?
Karl:家里人怎么可能支持,本来可以花在家人的钱用来买这种东西。开玩笑,其实家里人还是挺宽容的,他们看我这么喜爱这种东西,每天都花时间在上面带给我快乐,在工作劳累的时候它还能给我解忧,他们也非常开心的。我小孩也挺喜欢根付,他自己有一个专门用来装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根付小盒子。
博曼:我孩子也是,我的每件藏品他都喜欢。每次我把自己收藏时候的快乐分享给他的时候,他也都能get到。家里人对我玩根付一开始也是不支持的。没办法啊,咱是挣死工资的,手里也没什么钱。所以一般情况都是手里有两三件藏品的时候,出一件,回点血。说白了就是以藏养藏吧。出了以后,再买一件更好的
小编:也没法一下子收好多件。
博曼:那肯定,一件能算数的根付起码就是好几万,要是有个两三件,差不多就一年一半的工资了。所以当时压力确实挺大的。夫人么,更多考虑的是不要让家里的生活质量下降,所以当我出一件藏品,转手的时候至少能保本或者能稍微挣一点钱,且下一个入手的藏品比之前那个更好的时候,她也就慢慢理解了。
小编:那现在是全身心收藏根付吗?
博曼:是的,现在就完全玩根付了。因为玩收藏这个东西是要有交流的,要是大家的热度下去了,市场慢慢淡了,那就会没有共鸣了。兴趣一是要自己喜欢,二是要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这件事、聊这件事。
小编:嗯,需要有一个圈子。
博曼:对,要是没有交流的人,一个人孤独地玩,玩几十年,我估计也玩不出什么来。
小编:其他根付相关的藏品有收藏吗?
博曼:有一个印笼。烟管也有一个,都是比较精品的。
小编:要谨慎下手(笑)。不然入手一个,一大笔钱就花出去了。
博曼:可不是嘛。算得上精品的东西都不便宜。怎么说呢,虽然说钱花得比较多,但是买错的(买得不好),比较少。不能说没有,但是相对来说比较少吧。还是要多看多学习。我买书都花了差不多有上万块钱,再加上网上的学习,像关注【日本美学】公众号之类的。

▲《菊花印笼》

王博 藏

小编:两位觉得根付对你们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在什么地方?
博曼:好玩在它的形态、设计、雕刻水平、工艺等等,它是个生活化的东西。
小编:不像有些古董束之高阁。
博曼:对,没错。根付这东西随手就可以把玩,包括要是去哪里交流的话,十几个根付我一个小书包就够了,很方便。还有一个好玩的地方是根付的雕刻,相对于国内的雕刻件来说,根付它会镶嵌眼睛。像我们说的“画龙点睛”,点睛其实是最难的。“睛”一旦点了之后,我们就会觉得这件东西提气、有神,这个是我比较喜欢的。
小编:Karl为什么会喜欢根付?
Karl:根付每一个都是特别的。就算是相同作家做的相似的造型,每一个还是有区别的。假如说你想要收藏一件雕塑作品的话,可能需要一个很大的房子或者院子才能有足够的空间去陈列它,但是根付就相对来说小巧很多,而且它的精致程度不输雕塑作品,反而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地方。

▲《寿司师傅》

藻水

二十世纪 初期

Karl 藏

▲《面》

月洗

十八世纪 初期

Karl 藏

小编:目前有没有什么最想得到的藏品(哪位作家的作品)?
博曼:我比较喜欢怀玉斋正次的,像正次、丰昌这些名家的作品,都比较希望能入手。名家为什么出名,他的作品肯定是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在。
Karl:我想要的三枚根付,我已经得到了两枚了,还有一枚在大英博物馆里(苦笑)。三枚都是木质的十八世纪的武士,非常稀有,非常有力量。十八世纪的根付从雕刻上来讲是简单的,这和比如说根付中晚期最出彩的大阪派(怀玉斋正次、大原光廣),东京派(铃木东谷、龙光斋寿玉)相比,可以算是光秃秃的。但是这些早期的根付艺术价值,就在于它们的线条,它们的表情,它们恰到好处的磨损和包浆,它们独特的设计与想象;而这些是比完美的雕工更加难能可贵的。这也是为什么从根付开始出现在拍卖会以来(30年代),最高成交价往往是这类,而这类根付也是最受资深藏家喜爱的。当然,我的资金也相当有限,承受不起那些最顶尖的根付,只能看机缘吧。

▲《狮》

十九世纪 早期

王博 藏

▲《坐鬼》

岷江

十八世纪 晚期

Karl 藏

小编:至今过手的藏品里,最喜欢哪一件?
博曼:没有说最喜欢哪件,其实我都喜欢。不管哪一件拿起来,我都不是很舍得让给别人。非要说的话,可能还是蛇女和“大馒头”吧,还有正一的小鬼。
Karl:那两个十八世纪的人物,一只非常罕见的吉长猴子祭祀,藻水的寿司师傅,还有就是一个

▲《鬼》

正一

十九世纪 中期

王博 藏

小编:根付现在在国内的收藏圈里慢慢普及起来了,对于新入门的玩家们有什么建议吗?
博曼:现在大家关注的可能更多的是新作品,老的普遍还不是特别能接受。新作品的表现力很强,但是给人回味的时间,就不是特别长。老作品的韵味、手感,包浆的那种感觉,那种古味,相对来说能带给人更多的回味。就入门来说,首先要阅读大量的资料,要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如果连这都不知道,那肯定是要吃亏的。多了解行情和根付的故事,多看书上的图片,知道这些东西的来历,多看看博物馆的资料等等。老根付背后的故事比根付本身,可挖掘的东西更多。要想一分冤枉钱也不花那也是不可能的,光看(资料)是不行的,要多交流。
小编:有些东西是说不出来的。只能靠自己去体会。
博曼:对,根付可能更好的是上手看。书上的图片标的那个尺寸,还是不太有概念的。拿到手你才会发现,原来在那么小的一个尺寸里,能有那么丰富的表现,比例可以掌握得那么好。
Karl:多阅读,认真研究。根付作为收藏品来说,已经是超过百年的领域了,有许多此领域的专家的研究和整理归纳,这些都是对于任何一种收藏最最宝贵的财富。根付那么有意思,很大一部本就在于它有各种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风格,而且在每个流派下又有不同的分支,分支里的每位作者都有不同的雕刻生涯和性格。当知识储备足够的时候,看到一件作品,不需要看款识就能判断出哪个流派的哪位作者,甚至是在他创作生涯的早中晚期。与硬币不同,当你有了这么多的信息储备,和对根付不同审美的领悟之后,再看新东西时会带来非常强烈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这是我最近才慢慢体会到的。一定不能限制自己的审美风格,根付好玩就在于风格的多样性,所以要把自己放低,用心去体会一个新的流派,一种新的审美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宇治川夺魁》

一游斋 直春

十九世纪 晚期

王博 藏

—完—

68 views0 comments

Σχόλι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