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原 光广(1810-1875)
大原 光廣/ Ohara Mitsuhiro
光广,十九世纪日本最著名的的雕刻师、根附师之一,代表着上方地区根附设计与制作的最高水平。
身世
光广出生于1810年位于广岛县的尾道町,十八岁时,为了谋求生路、探索世界,他北漂去了当时的艺术文化中心:大阪。小光广在大阪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制作三味线拨片(大多用象牙制作)的专门店里当学徒,并帮着店里经营象牙买卖的生意。业余时间里,他就用店里的象牙边角料练习雕刻。很快,店老板就发现了光广非同一般的雕刻天赋,收他作了义子,并倾囊传授雕刻、染色的知识。有了优良的的传承与优秀的天赋,光广在二十岁出头就名遍大阪,甚至在京都、东京的贵族圈中都开始拥有一批追随者。可惜天妒英才,他天生身体羸弱。48岁那年,他回到了尾道疗养,没想到就在这个安静的小镇里一直待到了旅途的尽头。

The Bosshard Collection
长5.1厘米

洛杉矶艺术博物馆 M.91.250.236
长4.4厘米



邦瀚斯 伦敦 S21100 L39
长4.2厘米

洛杉矶艺术博物馆 AC1998.249.157
黑檀木,染色象牙
长5.2厘米
风格
在他的设计手稿中,光广常说自己的作品“粗陋不堪”,但这很显然只强迫症的自谦而已。除了一流的制作水平外,与其他几位自学成才的雕刻大家一样,光广的根附风格自成一派:从形象设计到制作手法,都散发着一股既不世故、又不浮躁的清新气息。他用非常高超,却不让人觉得炫耀的雕刻技巧,将他创造的每一个根附都送到了各自的平衡点:那些柔和而精准的线条,自然又恰到好处的染色;简简单单。却能令人盯着出神。

邦瀚斯 伦敦 S21861 L27
高5.1厘米

洛杉矶艺术博物馆 AC1998.249.82
长5.1厘米

邦瀚斯 纽约 S17690 L2041
宽2.6厘米

洛杉矶艺术博物馆 AC1998.249.219
光广根附里的故事
在日本,从七世纪就开始的中国文化崇拜一直没有断过,就算千年后,到了中国逐渐式微的十八、十九世纪,日本文化与艺术界还是对停靠长崎的中国商船上的字画、印刷品等充满着热情。与江户时代的其他艺术家一样,光广也接触过许多不同形式的中国艺术;在他的设计中,有时甚至能看到与中国艺术的直接联系。


邦瀚斯 伦敦 S22815 L66
注:“玉浦住”说明这是光广的晚期的作品,此时的他已经从大阪回到了家乡尾道,从字迹的刀口上来看,他的水平已不能和鼎盛时相比,没有从前那般的流畅精准;但在设计创意上,他的灵感却一点儿都不见枯竭。三只大雁与贝母制的闪着幽光的半月;背面是唐代刘元叔《妾薄命》中的 “北斗星前横旅雁, 南楼月下捣寒衣”。地上一截老树桩、一壶烧酒,寥寥几笔却意境融彻。

邦瀚斯 纽约 S17690 L2039
直径 3.5cm
注:沈铨(1682-1760)是清代工笔画大家,画风严谨,造型准确生动,笔触异常细腻。创立的“南苹派”写生画,备受日本人推崇,被称为“舶来画家第一”。光广作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艺术家,自然也接触过沈铨的作品。下面的这枚根附,就是他参照沈铨画里的鹌鹑所制,落款“沈铨写”仿得也...比近代作假的落款神似了许多。

接下来的这个,大家可能第一眼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一个般的布袋和尚。但仔细看有觉得有些不对,整体的线条虽然流畅,但过于呆板粗犷;翻过来看,中间竟然还是空的,这到底想表达的什么呢?


苏富比 伦敦 6-18-1993 L35
高5.2厘米
注:这个看上去笨手笨脚的根附,其实设计的非常有意思,它模仿的是19世纪日本民间常见的备前烧置物:布袋(在日本布袋是七福神之一,地位与中国的八仙相似)。与一般仿制不同,光广的这个根附不仅在外形上,将一个陶制品的粗糙与韵味提炼了出来,还把中间掏空,包括底檐边口的棱角,从里到外都按照一个摆在江户时代市井人家供桌上的陶人来设计制作。见下图:

备前烧布袋置物 十九世纪

洛杉矶艺术博物馆 AC1998.249.280
象牙,漆 直径5.1厘米
注:茶碗是在光广最为藏家们称道的设计之一,碗的主体通常是象牙刷上多层大漆,再进行细节的上色和打磨。光广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能让一块象牙拥有那么多种不同的质地:乐烧低温釉特有的坑坑洼洼的温暖感,底足胎土的冷硬,以及碗里竹茶筅坚挺的棱角、竹节,这些互不相同的材质被他恰如其分的,在不到半个手掌那么大的地方种表达了出来,实在是叹为观止。

洛杉矶艺术博物馆 M.91.250.323
象牙,漆 直径5.2厘米
《宝袋》中的宝藏
大原家族藏有的有一本光广留下来的小册子,名叫《宝袋》(美国收藏家Raymond Bushell翻译出版过,书名就是音译《Takarabukuro》),里面是光广根附设计的手稿。在册子的扉页上,光广写到:“幼年时奉父母之命,只身前往大阪谋生。幸运的是,我跟对了师傅,学到了正统的雕刻手艺,也逐渐意识到雕刻就是我这辈子喜欢,想干的事情:当把过去所见、所想、所感受到的人物、鸟兽、鱼虫…乃至日用品一刀刀刻入手中的材料时,我感到自己是平和且充盈的。这不仅需要良好的技术与不落俗套的设计,还需专注的心境。这本册子里的雕刻设计远未到完美,还存在许许多多的缺陷;但每雕刻一个根附我都就把它记录在此,这也是所谓‘宝袋’的意义吧!最后,还请多多包含这些作品的粗陋。”

邦瀚斯 伦敦 S16788 L145
直径4.2厘米




大英博物馆 HG.550

直径4.5厘米


大英博物馆 HG.549

洛杉矶艺术博物馆 M.90.186.14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91.1.975
根附与印笼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