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七福神系列】之 毗沙门天

wsz08261

Updated: Oct 20, 2020


欢迎来到我们的特别专栏:


【日本七福神】


    我们将陆续推送八篇关于七福神的专栏文章,对他们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与之相关的日本民间风俗及艺术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有大量精挑细选的根付,提物等艺术品,等着大家欣赏!


(点击已发文章标题可以转跳)

大黑天

毗沙门天

弁财天

福禄寿

寿老人


 

毗沙门天


本期的毗沙门天与上一期的大黑天一样,也是源自印度的福神。在七福神中,其他福神都是一副笑脸盈盈的模样,只有他是一副严肃的武将打扮:头戴宝冠,身披铠甲;一手托宝珠或宝塔,一手握戟或宝棒,腰上还别着宝刀,好不威风。

 毗沙门天 

彩绘贴金箔

十二世纪晚期

 一光斋 光谷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毗沙门天不仅是一位充满威慑力,代表着正义的军神与战神,同时,也是守护财宝,拥有福德的财神。

▲ 

毗沙门天财神护法

十四世纪

喜马拉雅地区造铜镀金


溯源

 

古印度神话中的毗沙门天


毗沙门天的原型,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一位财神——俱毗罗。梵文名叫Vaisravana,原意为“毗什罗瓦之子”;因此名又多被念作“毗沙门”,故其汉译名也依此沿用至今。


俱皮罗的砂岩神像

圣安东尼奥艺术博物馆 


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记载:俱毗罗出身夜叉族,居于喜马拉雅山,苦修千年。因梵天赐予其永生与无尽财富,成为了财宝之神;又因其居住的喜马拉雅山位于北方,且矿产资源丰富,故其还拥有北方守护神,财神的双重神格。


财宝天王像  

十八世纪 故宫博物院藏


佛教中的毗沙门天


  佛教在吸纳诸多印度教神祇时,也将毗沙门天纳入了其神佛体系;在初期,佛教认为其常护持如来道场,故对其名字的解释为“常护佛法,常听说法”,由此便意译为“多闻天”,也即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天王(注1)中的首领——北方多闻天王。


  注1:四大天王,指北方多闻天王、南方增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


欧阳明钰


在佛教中,多闻天王与其他三位天王一样,居于须弥山山腹的犍陀罗山,守护四大部洲(注2)中的北俱芦洲,同时纳入天部守护大日如来。


     注2:四大部洲,指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

须弥山/犍陀罗山


他以福德闻名,以夜叉与罗刹为部众,头戴宝冠,双目圆睁作忿怒相,身穿绿色甲胄,脚踏恶鬼。在印度造像中,为右手托宝塔,左手持三叉戟;于中国佛教造像则左手卧银鼠,右手持宝伞。

▲ 

毗沙门天立像 

镰仓时代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传入中国


随着佛教的广泛北传,毗沙门天信仰开始在中亚地区兴盛,护佛护寺功能尤为显著。且至少在晋朝便已流传至中国内地;南北朝时还有许多画家以天王为题材作画,如南朝宋陆探微所作《托塔天王图》,题材就是毗沙门天。


 ▲

陆探微 《托塔天王图》


隋唐时期,毗沙门天信仰更是受到了上层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唐高祖李渊长子李建成的小字即为“毗沙门”。更相传唐天宝年间,外敌入侵安西城(今新疆库车县),唐玄宗即诏不空三藏(注3)朗诵《仁王护国般若经》。霎时城东北三十余里云雾间,毗沙门天率领神兵显圣,鼓角喧鸣,山崩地裂;同时敌营中出现无数金鼠,弓弦尽啮,敌兵溃不成军,落荒而逃。故从此之后,各道城楼都供奉起毗沙门天像,毗沙门天信仰在中国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内地流传。


注3:不空(705年-774年),唐高僧,翻译家,汉传密宗祖师。


山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四方各绘一位天王像,侧方皆勒铭“某方某天王”。唯独位于正面主尊的毗沙门天王勒铭为“北方大圣毗沙门天王”,足可见其地位之高。

唐 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頂銀寶函

1987年扶風法門寺地宮秘龕出土

法門寺博物館藏 


直到五代及两宋时期,毗沙门天信仰的热度仍未衰减。据《宣和画谱》记载,五代画家朱繇曾绘制“北门天王像二、捧塔天王像一”;《南宋画院录》亦记载南宋画家朱彦龙有两幅毗沙门天题材画作。随着后期金、元等游牧民族政权的建立,毗沙门天信仰在中国逐渐式微,最终统归于四大天王系统。

明中期 绢底四大天王法像


在整个佛教美术体系中,以塔作为持物的神祇非常稀少,毗沙门天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故在中国道教神话与民间通常都认为,毗沙门天就是著名道教护法神“托塔李天王”的原型。在明代小说《西游记》中,托塔天王名为李靖,有一子哪吒。而哪吒在佛教故事中正好也为毗沙门天后裔(两说:儿子或孙子)。故其二者应该就是以佛教的毗沙门天与哪吒为原型,经由中国本土化的附会加工后,形成的新形象。



传入日本


毗沙门天早于飞鸟时代(592年-710年)就随佛教传入日本。但真正将其作为信仰,则始于奈良时代(710年-794年)。为了守护京都,于京都北的鞍马山修建起了鞍马寺,并供奉起了木造毗沙门天立像。

护法魔王尊像 京都 鞍马寺藏


说起鞍马山,一些读者可能会立刻想起著名的鞍马天狗与牛若丸传说。没错,那位剑术高超的大天狗——鞍马山僧正坊就居于此。鞍马寺中的护法魔王尊像,据说也就是他的塑像。正是他培养出了牛若丸的一身本领,使得牛若丸最终成长为赫赫有名的传奇英雄——源义经。(注5)在鞍马寺外的鞍马车站前,也有着鞍马天狗的雕像。


 注5:源义经(1159年-1189年),平安时代末期武将,日本传说中著名的悲剧英雄。


国宝 毗沙门天・吉祥天・善腻师童子立像平安时代

京都 鞍马寺藏


言归正传,咱们继续讲回毗沙门天。在奈良时代,朝廷主要是将毗沙门天视为护国之神,所以在武将之中,他的人气颇高。奈良时代著名的“征夷大将军”坂上田村麻吕,就十分信奉毗沙门天。平定虾夷之乱后,为感激毗沙门天对自己的保护加持,他还建立起了“达谷窟毗沙门堂”,作为镇国祈愿之所。

达谷窟毗沙门堂 


进入南北朝时期(1331-1392)后,毗沙门天信仰得到武将的进一步推崇:著名武将楠木正成(注6),幼名即为“多闻丸”,后还自称为“毗沙门天的天赐之子”;战国时期武将上杉谦信(注7)更是自诩为“毗沙门天之化身”,并在战场上高举写有“毘”字样的军旗进行战斗。


注6:楠木正成(1294年-1336年),镰仓末期到南北朝著名武将,日本三大“末代”悲剧英雄之一,有“军神”美称。


注7:上杉谦信(1530年-1578年),战国时代大名,被誉为“战国军神”。


 ▲

东京皇居前所立的楠木正成铜像

1904年高村光云/后藤贞行

 

随着对毗沙门天形象的不断挖掘,人们也逐渐发现了其原型俱毗罗在古印度神话中的财神神格,便逐渐将其纳入了福神范畴,成为了民间信仰的一位守护财宝之神;同时因毗沙门天在日本的形象多为武者形象,十分威武,正好呼应了七福中的“威势”属性。在室町末期七福神形象还未定调之时,他便已是当时七福神中的一员了


毗沙门天与蜈蚣


在日本古时的民间传说中,蜈蚣与矿山矿脉尤其是铜矿有着很密切的联系。这据说是因为地下矿床那细长而又相互缠绕的构造,与多足又细长的蜈蚣十分相似;且因为蜈蚣的头尾部与足部常呈现出赤铜色,全身还闪耀着金属光泽。所以在许多的大矿山上,都会祭祀蜈蚣神(百足神)。


 ▲ 

刀鐔 柳川直春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光头的强者 


说来也巧,不少祭拜毗沙门天之处,也是以矿山地区较多;且因为蜈蚣的百足被老百姓认为象征着钱财,加上毗沙门天也有着财神的福德。两者结合后,蜈蚣便成为了毗沙门天的使者,毗沙门天呢,也就多了一个“矿山之神”的名头。

▲ 

短刀与刀存 私人藏家 

▲ 

毗沙门天降妖

二十世纪晚期

河原明秀 私人藏家

▲ 

镜盖根付  毗沙门与童子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 

七福神-毘沙門 

喜多川歌麿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毗沙门天

二十世纪初期 铃木东谷

私人藏家

▲ 

子供福神遊—嗜酒的毗沙门

天鸟居清长

大英博物馆

▲ 

毗沙门天,大黑天,惠比寿莳绘大盘

私人藏家


—完—

 

想收到关于日本艺术最专业的原创文章


请关注本公众号:日本美学



























































 
 
 

Comments


电子邮件 / Email

微信 / WeChat / Line / Whatsapp

wsz_0826 / +81 090 4383 5923

公众号 / Wechat Page

日本美学( japanese_aesthetic )

乱取艺廊专注于展现日本艺术之美,在上海和东京均可与我们取得联系

 

Gallery Randori specializes in Japanese art, base in Tokyo and Shanghai, operating globally. 

東京都品川区上大崎 3-1-2​(目黒駅前)

Kamiosaki 3-1-2, Tokyo 

(2 Minutes walk by Meguro station)

By appointment

订阅以取得新品预告和活动信息
Subscribe for new arrivals and event announcements

Copyright© 2024 Gallery Randori.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